【深度分析】十月之後,幣圈是「牛」還是「熊」?
十月份是股市暴跌的月份,也是終結熊市的月份,讓我們看一下歷史上的「十月份」。
大多數人記得 1987 美國股災是最著名的崩盤。1987 年的 10 月 19 日是個刻骨銘心的時間點,也是代際的低谷。
眾所周知,保羅·都鐸·瓊斯通過對宏觀經濟的研究,在 1987 年 6、7 月份就預感到了股市崩盤,1987 年 10 月 16 日,股市下跌,交易量放大,瓊斯認為這是股災的前兆(1929 年股市崩盤相似),1929 年崩盤的主要部分發生在 10 月,並於 11 月觸底,接下來是 50% 的反彈,然後是經濟大蕭條,直到 1932 年。
2008 年再次發生「10 月崩盤」,於 11 月結束,但 2009 年 3 月創下了 20% 的歷史新低。像 1929 一樣,金融危機導致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1974 年股市大跌到最低點依舊發生在 10 月,也是代際低點。
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衝擊了所有的世界市場,美聯儲不得不做出調整。又一次 10 月暴跌,降至代際低點。
在我看來,1990 年的經濟衰退與當前的經濟大體相似。十月是代際低點。
我記得很清楚的一次是 1998 年的俄羅斯。這是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崩盤。在 10 月份創下了歷史新低...
還有一次是 1990 年的 NKY,當時日本經濟情況樂觀,但隨著槓桿率、通縮和人口統計持續壓垮其經濟,日本要經歷一段時間才能到達代際地點。
對市場來說,10 月總是一個可怕的月份,尤其是如果我們正處於衰退之中(可能性很大)。經典的 10 月份暴跌之夏這一次也沒有例外...
每個熊市都不一樣。以美元計算,這是歷史上最大的財富損失;以 GDP 計算,這是第二大損失( 2008 年更糟)。
對於出生於嬰兒潮一代來說,這可能是最糟糕的時刻(我曾警告過這點)。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養老金傾向於 60/40 式的投資組合策略。這其實致使了養老金資產的減少(更高的利率並不能抵消它),也導致了極端情緒的產生。這種情緒會主導一代人的低谷。
隨著 7600 萬嬰兒潮一代陷入困境,其中大多數美國政客也是嬰兒潮一代,中央銀行阻止該狀況發生的壓力將越來越大。
他們有三個選擇:
- 冒著風險轉向 QT(量化緊縮)和加息,成為阿瑟·伯恩斯而不是他們的英雄沃爾克(「沃爾克時刻」是指在美國上世紀滯脹時沃爾克擔任 FED 主席的時期,由於沃爾克採用激進緊縮成功使美國走出滯脹,因此回顧「沃爾克時刻」的歷史對於分析當前美國類滯脹的環境具有指導意義。)在經濟增長徹底崩潰之前,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市場已經在衰退中計價)。
- 盡快停止 QT 和加息,轉向為數據依賴。這是今年最容易的選擇,也是最有可能的路徑,由於已經造成損害,增長仍然會引發經濟內爆。
- 繼續緊縮政策,這將迫使政治家們在失業率上升或實際工資仍然為負的情況下實施財政刺激(詳見英國/歐洲)。
在我看來,未來一兩週出現低點的可能性相當高。標普 500 指數下週觸底和 50% 回撤點附近,市場看跌情緒創紀錄。
現有的售出數據與對數趨勢相比,已超過 2 倍標準差…
相對於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或流動性) 的基準,它又回到了低點。
沒人知道未來將如何發展,但如果沒有更大的金融危機(這似乎不太可能,因為我們有很多方式來阻止它),除非在 2023 年初出現嚴重的經濟下行,否則很難看到這種變化。顯然,事情會變的...
市場工作是觀察未來的 6 個月以上。在 6 個月的時間裡,會有更多的流動性,與此同時,每個人都已經知道衰退和盈利風險,鷹派立場的任何輕微下降都會改變市場情緒,迫使人們重返市場。
讓我們拭目以待…
崩盤月(也是反轉月)!你不需要正面對抗未來可能會有的經濟衰退,但有必要制定一個計劃。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律動 Blockbeats》
- 原文作者:Raoul Pal,Investment Strategist, Economic Historian
- 原文編譯:Leo,BlockBeats
最新評論
還沒有評論,發表第一個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