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很棒卻很難用?盤點 Web3 的「反人類設計」!
技術很棒卻很難用?盤點 Web3 的「反人類設計」!
Web3 技術很棒,但什麼時候能改善用戶體驗呢?
我發現了加密應用特有的各種可用性問題,也認真思考過如何為 Web3 用戶體驗構建一個通用框架。
我盡可能多地與用戶交流,但我自己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所以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問題。
資產金庫的單獨頁面比擴展卡更好嗎?
擴展 Accordion 卡在早期的 DeFi 是相當受歡迎的,但大多數新項目青睞單獨的金庫頁面。個人覺得分開的頁面更好,但我不知道是否有人對此做過適當的研究。單獨的頁面可以讓整個事情變得更清晰,但一些人仍然喜歡舊擴展卡的速度。

批准+存款是否應該合併為一個操作?
個人覺得應該是這樣做的,但為什麼所有地方都不是這樣做的呢?點擊批准,然後點擊存款,這很煩人。
Beefy結合了批准和存儲步驟,因此一個步驟在另一個步驟之後直接加載。用戶只需按一個“存款”按鈕。
Snackbar 應該消失?
如果用戶必須手動關閉這些功能會更好嗎?真的有人看過它們嗎?如果他們一直存在是不是更讓人放心?他們應該出現多長時間?

我們應該使用 Snackbar 還是 Modal 來顯示成功和錯誤消息?
為什麼 Snackbar 實際上是反饋的選擇?你是否應該顯示一個 Modal 來說明發生了什麼,並用一個 Snackbar 來進行通知?還是只用其中一個?
這些 Snackbar 應該放在哪裡?
這是一個小細節。我見過右下,右上,左上。但從來沒見過左下角的。右上角似乎是標準的。為什麼?哪個更好?我覺得這個問題有一個正確的答案,但必須測試來自許多國家的大量用戶,他們有不同的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閱讀習慣。
人們真的理解池、流動性挖礦,挖礦和金庫等術語之間的區別嗎?
有人發明了這些術語,現在我們被它們難住了。它們之間有什麼不同?我們能有更好的選擇嗎?

代幣類型應該在 DEX 的哪一邊?
又是這個老問題。曾經的一篇文章中,我試探性地提出了建議,儘管這與當時最大的 DEX (Uniswap) 所做的事情相左。
有趣的是,Uniswap 已經向右更新了。他們做用戶測試了嗎?右邊真的更好嗎?


人們會通過中心化的應用程序增加流動性和管理投資組合嗎?Zapper? DeBank?
有相當多的投資組合管理工具,其中一些甚至可以直接增加流動性。至少我覺得 Zapper 以前是這麼幹的。但與我交談過的人中,幾乎沒有人真正使用它們。為什麼不呢?
在查看應用程序之前需要連接嗎?
個人覺得在沒有連接的情況下無法在應用上看到或做任何事情真的很惱人。是否有一個好的理由可以解釋為什麼項目想要強迫人們先連接?
Stepper-style 連接錢包?
Blocknative 現在是連接錢包模式的標準選項,但我想看看用戶更喜歡哪個連接錢包流的大型數據集。你可能希望 Blocknative 自己也會這麼做。偏好是否會因我們的經驗而異?我非正式地對五個人進行了測試,但沒有明確的贏家出現。一些有經驗的用戶實際上討厭 stepper,因為他們覺得 stepper 很傲慢。但感覺上又是一種進步。

用戶如何連接到 Web3,他們對這種體驗有何感受?尤其是第一次使用的時候?
關於進入 Web3,我還有很多問題。我認為應該圍繞 Web3 應用程序的連接和進入進行一項研究工作。哪個錢包被用得最多?貨幣入口應該是體驗的一部分嗎?在使用 dApp 之前,助記詞怎麼辦呢?手機用戶與桌面用戶的比例?移動用戶是在應用中使用瀏覽器,還是使用 chrome 和錢包連接?啟動應用程序的按鈕應該顯示什麼?啟動應用程序?登錄?連接?它是否應該與登陸頁面分開?用戶在這個過程中有什麼情緒?安全嗎?它是令人興奮的嗎?它與使用瀏覽器相比如何?它會隨著年齡的不同而不同嗎?人們會越來越習慣嗎?
我不知道你能從這些答案中立即採取什麼行動,但我確實認為像 Coinbase 或幣安這樣財力雄厚的公司應該做這種沉重的、長期的、定性的研究。它必須是開放式的,而且資金充足,但我認為它最終會導出洞察,推動我們進入下一個錢包和瀏覽器的範式。「訪問層」現在真的更像是一個障礙。
最煩人的是什麼?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情況可能會發生變化。這項技術有望變得更好,用戶也會受到更多的教育。每六個月左右進行一次調查並查看當時用戶最討厭的事情是什麼將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例如,在過去的某些時候, gas 費用可能是清單上的首位。但其他時候可能是錢包、不明確的術語、尋找代幣、橋……我相信還有許多我甚至沒有考慮過的未知的未知。
看金庫最重要的是什麼?APR、TVL 等
對大多數人來說,最重要的信息是什麼?如果我們自信地知道這一點,我們就可以嘗試重新設計當前的標準,使之變得有點不同。
Pancakeswap 認為我想查看 Core、Earned、APR、Liquidity、Multiplier。這對大多數用戶來說是最好的信息嗎?
APR, TVL, Volume 等應該是什麼順序?
每個項目都有稍微不同的順序,但我很肯定一些好的用戶研究可以告訴我們什麼是最佳的。我認為這是有答案的。
Yearn Finance。首先向我顯示 APY,然後是總資產和存款(我的錢包餘額)。
人們如何質押流動性提供者的代幣?
圍繞著質押 LP 代幣的整個用戶流進行一些密切的觀察。一個低產量挖礦者的標準用戶流是這樣的:
- 將代幣 1 的 50% 交換為代幣 2(他們實際上是交換了 50%,還是交換了 45% 以留下代幣換取一些 gas?)
- 添加流動性(他們是手動添加,還是從頂級池列表中選擇?)
- 質押代幣(挖礦頁面?質押頁面?還是自動選擇?)
- 偶爾收穫獎勵(多久一次?)
- 偶爾賣掉它們。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是否使用了像 Yearn, Harvest, Autofarm, 或者 Yieldyak 之類的自動策略?通過仔細觀察不同網站的用戶流,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最佳和最差的 DeFi 體驗
這是一個需要每六個月左右進行一次調查的問題。
人們知道打包代幣是什麼嗎?
我有限的研究結果是否定的。我對打包資產有點惱火,因為它們的處理方式非常草率,以至於進行區分通常是沒有意義的。需要更多的研究。
Source:https://medium.com/user-experience-design-1/open-web3-usability-questions-ab6105b40281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PA News》
- 原文:《Open web3 usability questions》
- 原文作者: Jon Crabb
- 原文編譯:ChinaDeFi
最新評論
還沒有評論,發表第一個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