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變現容易嗎?靠 ChatGPT 賺錢,要小心這 4 大風險!
AI 變現容易嗎?靠 ChatGPT 賺錢,要小心這 4 大風險!
本文為大家分別講講這些應用在當前的 B 端或 C 端用戶中是如何落地、賺錢的,並在此基礎上講講他們分別有哪些法律風險需要注意。
ChatGP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是一種基於神經網絡的語言模型,是 OpenAI 團隊於 2019 年推出的一種人工智能技術,是一種基於預訓練的轉換器模型,可以非常智能的生成可以關聯上下文的自然語言文本。颯姐團隊成員們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和研究 GPT 後,初步判斷 GPT 在目前主要有四個方面的應用,分別是:文本生成、文本分類、問答對話、機器翻譯等。
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分別講講這些應用在當前的 B 端或 C 端用戶中是如何落地、賺錢的,並在此基礎上講講他們分別有哪些法律風險需要注意。

一、 ChatGPT 目前存在的商業應用
(一) 文本生成
目前文本生成是 ChatGPT 最廣泛應用的一個領域。用戶只需要先輸入一段前文,ChatGPT 就會根據前文中存在的語言模式和規則,生成一個後文,還可以根據前文中的上下文信息和語言模式來自動判斷後文的語言形式和風格,因此可以被用來生成包括而不限於新聞報導、小說、詩歌、廣告文案等各類文章。
目前落地的商業化應用:
- BuzzFeed 是一個美國的新聞聚合網站,將 GPT 用於即時新聞內容創作;
- Iris Dating 是一個類似國內某陌、某目的約會 App,將 GPT 用於生成個性化簡歷。
賺錢模式:此類商業應用主要將 ChatGPT 用於特定文本的生成,一方面可以幫助企業節省文案撰寫人力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另一方面生成的文字作品可以成為其產品,產生商業收益。
用ChatGPT竟能月賺10萬?小說家、自由業、工程師告訴你怎麼賺!
(二) 文本分類
ChatGPT 在文本分類領域也有著廣泛的應用,主要是體現在對文本進行分類分析後得出具有價值的判斷上,例如新聞分類、情感分析等。在分析領域其表現非常良好,不僅可以依據現有的數據作出較為準確的判斷,在情感分析方面還可以自動識別用戶對某個話題的態度。
目前落地的商業化應用:
- Dealtale:一家信息技術公司,將 GPT 用於員工績效營銷分析;
- ZoomInfo:是一家為 B 端客戶服務的營銷大數據公司,為企業客戶提供銷售線索大數據服務,將GPT 用於輔助分析銷售數據及營銷模式;
- Zeta:一家與 ZoomInfo 類似的公司,同樣用 GPT 來提高營銷的效率
賺錢模式:這種商業應用方式主要是針對B 端用戶,可以幫助企業自動識別和分類大量的文本數據,並進行數據分析和挖掘,具有與之前大數據分析類似的功能(或者說該項功能是 AI 基本功,而 ChatGPT 在文本型數據處理領域具有自己的優勢),提升企業的決策效率和競爭力。

(三) 問答對話
由於 ChatGPT 可以理解自然語言,快速提供準確的答案並能夠進行對話。在一切涉及問答的領域 ChatGPT 也非常有發言權,例如智能客服、智能助理、遊戲 NPC 對話等等。
目前落地的商業化應用:
- Nerdy 是一家創立於 2007 年,總部位於美國密蘇里州的實時在線教育平台,其本身就有一個叫 Varsity Tutors 的期間業務,利用技術和AI 大規模提供個性化的實時學習。目前該公司利用 GPT 進行智能課程創作和對學院進行課業輔導;
- Helbiz 是一家做電動車、助力車的公司,把 GPT 作為線上智能客服使用;
- Nice 是一家做普通商品銷售的公司,同樣將 GPT 用於線上智能客服與用戶交互;
- Glassbox 是一個大數據分析公司,將 GPT 用於與客戶互動聊天。
賺錢模式:將 ChatGPT 應用於智能客服領域可以幫助企業提供更好的客戶服務體驗,並節省客服成本。同時,還可以將其用於智能助理領域,例如語音助手、智能家居等,提供更便捷的生活方式。該類應用在遊戲方面也對用戶體驗有著巨大的提升,目前來看商業潛力巨大。
年薪百萬,只需陪聊!ChatGPT催生「AI溝通師」,哪些人能當?
(四) 機器翻譯
CahtGPT 的專長就是處理語言和文本,這使得它在機器翻譯領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也有著廣泛的商業應用,颯姐團隊在使用中發現,ChatGPT 可以進行多語言翻譯,在使用人數最多、用途最廣的幾個語言,例如英文、中文、法文、德文、日語等方面精度非常高,是非常好用、高效的翻譯工具。另外,它還可以自動識別語言進行對話,總的來說邏輯清晰語句通順流暢。
目前落地的商業化應用:
Google 是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也是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領導者之一。目前該公司的研究人員正在使用 ChatGPT 模型進行機器翻譯的研究。
Facebook(現已改名 Meta)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絡公司之一,也在使用 ChatGPT 模型進行機器翻譯的研究。
國內的大廠如鵝廠、某易等也都在進行相關研究,希望將該功能內置到自己產品中。
賺錢模式:ChatGPT 應用於機器翻譯領域可以幫助企業快速進行多語言翻譯,降低翻譯成本。同時還可以將 ChatGPT 用於國際貿易領域,例如跨境電商、跨境交易等,增加商業機會。也可以幫助普通用戶進行跨境旅行,促進文化交流等。

二、法律風險
目前 ChatGPT 已經在多個領域中成功實現的商業化應用,這些應用都有著不同的商業價值和賺錢模式,諸多廠商已經開始搶先佈局。但其作為一種人工智能技術,雖然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和應用,但颯姐團隊在其中也發現了一些潛在的法律風險,雖然目前暫時沒有產生訴訟糾紛,但不僅 B 端企業用戶們不能掉以輕心,C 端用戶們也需要防止自己的權利被侵犯。
(一) 涉及隱私和數據保護的風險
ChatGPT 模型需要大量的數據進行訓練,這些數據可能包含用戶的個人信息,如姓名、地址、電子郵件等。如果這些數據不受到充分的保護,可能會導致用戶的隱私受到侵犯。此外,如果 ChatGPT 模型用於處理敏感數據,例如醫療或金融領域的數據(例如目前某巢醫學就已經將其用於臨床決策的輔助工作了),那麼必須確保數據受到充分的保護,以避免可能的違法行為。
颯姐團隊提示:如果 ChatGPT 可能需要訪問用戶的個人信息,如姓名、醫療隱私、賬戶數據、個人地址、行踪軌蹟等,那麼企業務必注重數據合規的建設,如果該企業沒有採取適當的措施來保護這些信息,例如使用加密和安全傳輸協議,就可能會導致用戶的隱私受到侵犯,從而引發民事糾紛風險、甚至產生行政處罰、刑事等風險。
(二) 涉及版權和知識產權的風險
與 AI 繪畫一樣,ChatGPT 的訓練數據中可能包含受版權和知識產權保護的內容,例如新聞文章、小說和電影劇本等。如果 ChatGPT 模型在生成的文本中包含了這些受保護的內容,可能會侵犯版權和知識產權,從而引發相關的法律糾紛。
颯姐團隊提示:如果一個公司使用 ChatGPT 模型生成一篇新聞報導,而這篇報導的內容與一家新聞機構的報導非常相似,甚至是幾乎相同的,那麼可能會侵犯後者的著作權,從而引發侵權訴訟。另外,深圳南山法院曾經有過判例,某鵝廠利用 AI 工具生成的文章被不當轉載引發侵權訴訟,法院肯定了 AI 作品的可版權性並認定轉載行為構成侵權。

(三) 算法歧視的風險
ChatGPT 的算法中可能包含了偏見和歧視的內容,例如種族、性別和宗教等方面的偏見(目前已經有不少實例)。如果 ChatGPT 模型在生成的文本中包含這些偏見和歧視,可能會引發糾紛(例如人格權、名譽權等糾紛)。
颯姐團隊提示:如果一個 ChatGPT 聊天機器人在與用戶交互時,使用了存在種族、性別、長相、宗教等方面的,具有偏見和歧視性的表達,導致用戶受到心靈創傷、不公平待遇或其他損失,那麼用戶可能會對企業提起相關訴訟。當然,目前尚未出現相關實例,我們還需要時間進一步觀察算法歧視在人工智能治理領域的進展,颯姐團隊後續會繼續發表相關研究文章,敬請關注。
(四) 不良引導的風險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就已經說過,ChatGPT 雖然足夠智能好用,但它不能像人類一樣思考和判斷,這就意味著在某些情況下,其生成的文本可能會包含錯誤、誤導性或其他有害的信息。
颯姐團隊提示:如果一個 ChatGPT 聊天機器人在與用戶交互時生成了一條有害的信息,例如介紹如何自殺或教唆犯罪等,且這條信息還真的導致了實際的傷害或損失發生,那麼使用 GPT 的企業往小了說可能需要承擔民事侵權,往大了說承擔刑事責任也有可能。因此,我們在此提示企業用戶,慎重對待 ChatGPT 的商業化應用,提前做好測試和相關合規工作並留痕。對於普通用戶來說,需要明辨是非,切勿過於相信機器人的回答。

寫在最後
颯姐團隊認為,ChatGPT 作為一種人工智能技術,雖然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和前景,但也面臨著一些法律風險和挑戰。為了避免這些風險,開發人員和企業應該採取適當的措施來確保 ChatGPT 模型的安全性和合法性,包括數據保護、版權和知識產權保護、歧視和偏見的預防等。同時,監管機構也需要加強對 ChatGPT 技術的監管和監督。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ForesightNews》
- 原文作者:肖颯法律團隊
最新評論
還沒有評論,發表第一個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