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主席嗆幣圈:就像「咆哮的1920年」!當年的股市發生了什麼?
SEC主席嗆幣圈:就像「咆哮的1920年」!當年的股市發生了什麼?
在 6 月 8 日的全球交易所和金融科技會議演講中,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 Gary Gensler,將加密貨幣市場比做 1920 年代證券法尚未制定時,到處都是詐騙的股市。
SEC主席稱加密市場就像 1920 年的股市
在幣安、Coinbase 兩大加密貨幣交易所遭起訴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 Gary Gensler,在昨日(8 日)的 Piper Sandler 全球交易所和金融科技會議上演講時,提及了他本人對於加密貨幣市場的真正看法。
Gary Gensler 認為,如今的加密貨幣市場,就像曾經 1920 年的股市一般,充滿了「小販」,「詐騙分子」和「龐氏騙局」,而正如當年的國會,透過頒布證券法清掃股票市場一樣,現任的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也同樣能透過證券法來清掃加密貨幣市場。
Gary Gensler 為何這麼認為?1920 年至 1930 年代,也就是在經濟大蕭條之前,被稱為「咆哮的 20 年代」的十年間,究竟發生了什麼?而證券法又是在什麼樣的時空背景下制定的?讓我們一探究竟。
咆哮的 1920 年代
時間回到 1920 年的美國,當時的經濟繁榮,股市幾乎每天都在創新高,從具體數據來看,光是在 1923 年至 1929 年期間,道瓊工業指數就上漲了 5 倍有餘,其 FOMO 程度不亞於加密貨幣牛市時的盛景。
然而在資什麼都賺錢的市場景況下,投機風氣開始盛行,當在市場獲利變成一件容易的事情時,人們對於風險的警覺不復存在,這讓許多投資人開始選擇貸款投資。
保守估計,一直到 1929 年 3 月的時候,股票經紀人貸款給散戶的金額,幾乎相當於股市總體市值的 75%,總額超過 85 億美元,甚至比當時美元的流通數量還要更多。
當股價依靠貸款不斷上漲,最終只需要星星之火即可燎原。說到這裡,相信很多人已經知道了接下來的結局,在殘酷的金融市場並沒有奇蹟發生,1929 年 10 月 28 日這一天,道瓊工業指數開盤急跌 13%,隔日持續慘跌 12%,引發連鎖效應,總體跌勢一路持續了 3 年多,讓整個股市的市值蒸發近 8 成。
下跌一旦開始,投資人無力還款只得變賣股票,而放貸人也無法取回借款,最終形成嚴重的經濟泡沫。在這場史無前例的金融災難中,幾乎所有的華爾街銀行宣告破產,放款人和貸款人雙雙陷入絕境。
股價的急跌的同時,大量企業不堪虧損開始大幅裁員,讓總體失業率在短時間內就增長到 25%,失業又造成人民的手上沒有錢,失去效費能力使得經濟陷入負面循環。
這次的金融泡沫有多嚴重,用一個數據就可以概括:假如你是在 1929 年股市最高點時買進股票的投資人,必須要一直等到 25 年後,才有機會賺回本金,這還是在投資的企業沒有倒閉的前提下。
在這之後,美國政府開始反思股災發生的原因,才有了後來 1933 年的《證券法》和 1934 年的《證券交易法》。
加密貨幣真的該監管嗎?
回到今天, Gary Gensler 認為現在的加密貨幣市場應該遵守證券法,其實不無道理,回顧美國政府從 1920 年代得到的經驗中,可以看到不受法律監管的金融產品,最終有很大的可能,會淪為金融泡沫的未爆彈。
或許適當的監管,能夠降低投資加密貨幣的風險。但與此同時,將加密貨幣與傳統金融綑綁,無疑失去其對沖經濟環境風險的特殊性,這麼做無疑是再度將所有投資人的錢,再次交到少數的銀行家、資本巨頭手中。
而很不巧的是,過往幾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大多都是由這些人所引起的,而這也印證了加密貨幣保持「中心化」宗旨的重要性,為此究竟是否該將加密貨幣列入監管,也成了當前爭論不休的議題。
Coinbase 是什麼?
Coinbase 是一家美國加密貨幣交易所,成立於2012年,是美國交易量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2021 年 4 月 13 日在那斯達克交易所上市,成為加密貨幣產業史上,首家在美國上市的公司。不過由於 Coinbase 是一家上市企業,需要遵守法律法規,會追蹤用戶的加密貨幣以及交易等行為,因此缺乏交易匿名性和隱私性一直是為人詬病的問題。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是誰?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常被稱為證監會,是根據《1934 年證券交易法》成立、直屬美國聯邦政府的獨立機關、準司法機構,負責美國的證券監督和管理工作,為美國證券業最高主管機關。
最新評論
還沒有評論,發表第一個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