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更要做研究!帶你搞懂幣圈「核心賺錢 5 模式」,拓展投資觀
熊市更要做研究!帶你搞懂幣圈「核心賺錢 5 模式」,拓展投資觀
總結下來「可擁有的資產」是Web3 和Web2 的最大區別,幾個核心的賺錢模式也都是圍繞「資產」和「流動性」展開。既然已經進入深熊,不如思考下個週期要做些什麼吧。
注:本文來自@_0xSea_推特,其是@theNextDAO @SmartDeerGlobal的核心貢獻者,原推文內容由 MarsBit 整理如下:
很多人進入 Web3 的初心是賺(快)錢,除了作為 degen 衝項目,發起/ 參與什麼樣的項目能賺錢?我觀察了一些項目的做法,總結下來「可擁有的資產」是 Web3 和 Web2 的最大區別,幾個核心的賺錢模式也都是圍繞「資產」和「流動性」展開。既然已經進入深熊,不如思考下個週期要做些什麼吧。發一點記錄拋磚引玉,歡迎探討。
1/ 資產發行
區塊鍊和智能合約把中央銀行的「鑄幣權」下放民間,讓每個人都有「發行 token」的能力。BRC-20 甚至簡化到連智能合約都不用寫,就能發一個 token。在缺乏監管的市場裡,正經做事交付的、監守自盜的、soft-rug 的、操縱市場的、純炒概念沒有產品的…… 各路項目方悉數登場各顯神通。在各種百倍千倍的暴富神話中,公鏈、平台幣、遊戲、meme token、PFP、Metaverse、存儲、X to Earn 各種概念層出不窮,不管你買到的 token 和 NFT 在大幅波動中最終價值幾何,多數項目方在「把幣賣給有緣人」的過程中已賺得盆滿缽滿。
不管是最近熱炒的真實世界資產(RWA) 和 BRC-20,還是上個週期裡隨處可見的「產業區塊鏈」項目,都是在一輪一輪證偽過程中的新資產發行。最終,> 99% 的「資產」終究都是要歸零的,多少願望付諸東流。
2/ 資產交易
有流動性的資產才能價值最大化,服務於資產交易、撮合的平台自然離錢更近,Web2 裡最賺錢的模式之一也是交易平台。
a. 最耳熟能詳的中心化交易所(CEX),以@binance @okx 為代表,在全年 7×24 小時不間斷的全球交易中,如同印鈔機一樣不知疲倦地賺錢。
b. 去中心化交易平台(DEX),尤其是從去年至今隨著#Luna / #FTX / #SVB相繼暴雷倒閉,市場對 DeFi 的呼聲更高。最有名的是現貨交易平台 @Uniswap ,其它賽道如借貸、質押、永續合約都有各自的代表性項目,如 @GMX_IO @GainsNetwork_io @UniwhaleEx等。衍生品市場天花板很高,純鏈上的合約平台是大勢所趨。
c. NFT 交易平台,以 @opensea為代表。這也是過去兩年最紅海的細分賽道之一,我自己就拿過@LooksRare @the_x2y2 @blur_io等多個新平台的空投。市場很大,總有新玩家出現。
整體來說,各類交易平台是 Web3 裡競爭最激烈的賽道。而且隨著新的資產品類不斷湧現,每一類資產都會支撐一個新的交易平台,比如 BRC-20 是全新的資產類別,@unisat_wallet抓住機會就成為了行業焦點。另外,上一代交易平台因為歷史包袱、團隊認知等原因,可能做不好新品類資產的交易,比如 Binance NFT 平台就做不過 Opensea 和 Blur。
3/ 資產管理
Web3 一切以資產為核心,如何安全、易用地保管和使用資產就至關重要。錢包是資產自我託管的第一入口,@MetaMask是目前 EVM 生態最大的錢包,曾公佈其 MAU 超過 3,000 萬,憑藉內置的swap 功能獲得超過 2 億美金的收入。
不過助記詞/ 私鑰仍是很多新人使用錢包的大障礙,賬戶抽象、MPC 錢包作為下一個階段的敘事主題,承擔了承接十億級用戶的滿滿期待。
其次,把資產交給專業的機構管理也是一些大戶的選擇。2022 年有多家 CeFi 暴雷,這讓很多人意識到,精英團隊的風險管控能力並沒有如你所期待的那樣好。去年線下聊過一個推友,他在某爆雷的CeFi 機構裡損失了超過 200 個#BTC
4/ 賣水和鏟子
只要有人持續進入 Web3 掘金,就會一直有人賣水、賣鏟子提供服務。行業服務的邊界很廣闊,僅舉幾個例子:
a. 為項目提供早期資金的VC,用錢換便宜籌碼。在流動性充沛的牛市裡,人們對 VC 有諸多質疑,但一旦進入熊市,VC 依然是多數 Web3 項目啟動資金的來源。不管在 Web2 還是 Web3,VC 的商業模式沒有本質變化,只是 token 退出週期更短、參與門檻更低。很多機構在牛市也是比誰跑(砸)得快。
b. 提供人才/ 招聘服務,比如@SmartDeerGlobal是一家全球 Web3 招聘平台,致力於幫助 Web3 builders 找到更高薪、更靈活、更面向未來、更高價值捕獲的機會。除了平台模式,很多重服務的獵頭公司也賺到了錢。
c. 提供營銷/ 流量增長服務,比如服務於項目早期增長的@QuestN_com
d. 技術類的基礎設施,比如去中心化存儲@IPFS 、去中心化數據平台@DuneAnalytics 、去中心化預言機@PythNetwork等,都成為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
e. Web3 世界是黑暗森林,智能合約是項目根基,如何讓其他機構(如交易所) 和散戶都相信你的合約是安全的?向項目方提供審計服務就是一門好生意。得到某些知名機構的審計認證,並不代表代碼和合約一定安全不會出事;但如果沒有經過審計,用戶都被嚇跑了。
f. 還有一些服務隨著行業階段、市場週期而變化。比如 2017-2018 週期裡交易所滿天飛,提供「一鍵開交易所」的技術服務就能賺不少錢,類似交易所領域的 Discuz!,笑來老師當年就做過這個生意。再比如為新資產發行提供服務的 LaunchPad,中心化交易所面向項目方收取「上幣費」等等,都是做服務賺錢。
5/ 資產的邊界
之前開玩笑說,什麼時候行業不再這麼在乎價格表現(牛市/熊市)時,就是 Web3 承載數十億用戶之時。今天的 Web3 基本還是圍繞金融屬性展開,如果在下個週期裡以 NFT 代表的社交資產(Social Capital) 有更多真實場景體現,「資產」的邊界和場景將得到極大的拓展。
比如以@LensProtocol和@CyberConnectHQ為代表社交協議、Web3 遊戲與社交場景的結合、基於社群的 DAO 更大規模出圈等。屆時,一定會有更多真實需求的項目機會,複製上述 1-4 路徑,也就是圍繞新資產的發行、交易、管理和賣服務湧現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及遵守所在國家和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
最新評論
還沒有評論,發表第一個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