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X 破產後還能怎麼炒幣?巴菲特教你 20 條投資原則!
FTX 破產後還能怎麼炒幣?巴菲特教你 20 條投資原則!
巴菲特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投資者」,嘗試從他的角度去思考一些當下的問題,我覺得挺有意思、也有價值。 結合自己對 FTX、對當前和後續行情的理解,寫了一些想法,作為個人備忘。
巴菲特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投資者」,嘗試從他的角度去思考一些當下的問題,我覺得挺有意思、也有價值。我從網上找到了他的多條名言(來源: 搜狐網), 結合自己對 FTX、對當前和後續行情的理解,寫了一些想法,作為個人備忘。
SBF 之前接受富比士採訪時,曾經表達自己對金錢的渴望,不過是認為自己更有能力讓金錢更好地發揮作用,是一個「利他主義者」,當時我一度十分欽佩——因為我認為這樣的人是真正能改變世界的人。
不過,現在回頭來看,不過是一個精心紡織的謊言,不但不是利他主義,甚至是一個極致利己的人,明明這麼大的窟隆,卻還多次發推暗示人們購買 FTT——甚至在外界質疑時,仍然表現沒有問題。
當然,在一些人看來,如果不是 CZ,FTX 就不會倒。但在我看來,無非是現在倒還是將來倒的問題——每個人的命運在他開始做選擇的時候就已經確定。
不同的是,巴菲特將 99% 的遺產決定捐獻出去——這是一個真正的利他主義。
現在,讓我們來看一下巴菲特的多句格言、提示和妙語,結合當下的行情,我有很多話想和大家交流。
1.「以合理的價格買下一家好公司要比用便宜的價格買下一家普通的公司來的好的多。」—— 致股東的信,1989年
現在有人仍然在問:能抄底 SOL嗎?能抄底FTT嗎?且不說它們是不是好項目,單看 SBF 的人品和 FTX 後續爆雷可能引發的大量問題,為什麼要抄底它們?跌得多所以漲得也多?
《聰明的投資者(幣圈版)》中提到聰明的防守型投資者有兩大原則,其中一條就是:只買長期盈利和向好的幣,與巴菲特這句話邏輯一致。
當前符合好項目標準,即“長期盈利和向好的幣”有哪些?考慮到當前是熊市,我會將更大的倉位放在風險更小的幣種上,等到牛市確認再部分換倉到小幣更為合理。
目前,優先考慮的有且只有三個:BTC、ETH、BNB,排序也是 BTC、ETH、BNB。
至於其他的幣種,小倉位買入以小搏大,我暫時會考慮:
OP
二層網絡的趨勢還沒有開始,儘管 Arbitrum 和 ZK 更被看好,不過那兩個還沒有發幣。一是二層有聯動效應。其他幣暫時也買不了。二是 OP最新的更新打開了更大的想像空間,具體可以參閱《OP的功能正在變得“非常樂觀”》《OP的功能正在變得“非常樂觀”》
LDO
相當於 ETH 轉 POS 後的比特大陸,最大的礦廠,有持續的現金流收益。將你 ETH 質押在這裡,可以穩健獲得利息,對於打算長期持有的人很友好。
關鍵是項目方 V 神評價挺高,一家低成本、高收益的項目。注意,不要通過搜索引擎搜索,此前我有發過預警,有假冒網站騙取錢包簽名,可能捲走所有財產。
點擊此處,訪問官方給予我的專屬鏈接。
DOGE
從 K 線上看,跌了非常多,洗盤比較充分。
現在馬斯克收購推特,可能賦予其二次生命,在我的大宇每日精選中已經收錄了相關的多篇文章,可以去閱讀。
最重要的是,其交易量十分巨大,一度僅次於 BTC、ETH、BNB,有交易量才有未來。
UNI
去中心化現貨龍頭,費用開關通過後,更好了,持幣也有收益。
ATOM
歷經幾年的洗盤和實踐檢驗,隨著 DYDX 等的入局以及 2.0 的提案(待通過),有了更大的可能。
LINK
在我推特置頂的導航中,有它的詳細研報。2.0 之後,格局打開:跨鏈解決方案,新的經濟模型,新的想像空間,更重要的是,這是幣圈最重要的基礎設施。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
GMX
Arbitrum 頭部 DEX,鏈上合約交易體驗做得很贊,我覺得比 $DYDX 好。當然,你也可以賽道一起配置。
注意:目前 Arbitrum 空投還沒發,體驗一下 gmx,花點手續費,到時空投怎麼也會值錢。
不過,要提醒一下,Arbitrum 目前還沒有空投,因此,無論如何,你值得抽空去體驗一下 GMX 交易個幾百 U,或許屆時空投會比這還值錢。點擊這裡訪問 GMX,獲得 10% 的折扣。
2. 「價格是你所付出的;價值是你所得到的。」 —— 致股東的信,2008 年
當前這個位置很尷尬,沒上車的還在等利空爆炸,想等 500 的 $ETH ;已經上車的也有點慌:怎麼漲不動了?難道哥又被套了嗎?
什麼時候買,什麼時候賣,對於一個聰明的投資者來說,不是盯著K線一通比劃,也不是盯著大家都在關注的一些數據展開想像。
老巴關心內在價值,也就是低於內在價值買入,而評估內在價值,他用的是“未來現金流折現”相關的方法。舉個例子:認為 $ETH 的內在價值未來不會弱於微軟甚至蘋果,於是估值一萬億,現在市值是 1,500 億,相當於 1.5 折。於是可以買。
當然,這裡面有兩個問題:怎麼更好地估值?以估值的幾折買?
——如何估值?
老巴這個方法,認為買股票就是買公司,買的是未來這家公司的所有利潤加上現有的資產,然後對比市值看看打了幾折。你可能會有一個疑慮,這玩意怎麼算得了?
其實確實無法算準確,未來的變數太大了,不過我們原本也不需要多精確。
模糊的正確好過精確的錯誤。巴菲特。
段永平也講說,是不是好企業,只需要「毛估估」(上海方言,意指估算),也就是大概看一下就能估計出來,如果需要去算很久,那大概率不是好企業。
我嘗試毛估估一下 BNB(我數學比較尷尬,算錯了請大家推特評論反饋我)。
幣安幣目前市值 480 億,假設其資產為 0(當然不可能是 0,但是我們算狠一點),只看其未來收入,根據 BNB 銷毀數據,可以回測幣安的 2020 和 2021 年等度收入,從我看到的一些《幣安/火幣/OKX 營收粗算與用戶數據》和 GOOGLE 搜索數據,平均收入大概是 150 億美元一年。
不要認為那是牛市,實際上,幣安 2022 年一季度收入大約為 30 億美元,這主要是由於「二八效應」,尤其是像合約交易,大多數交易量更多集中在幣安——因為深度越大,用戶越多,用戶越多,深度越大。
所以幣安的收入在熊市能達到平均 120 億美元的話,如果將未來的增長和穿插的牛市納入考慮,則假設其平均年收入達到 200 億美元,合理且偏保守。
假設未來幣安存在 20 年,那麼按照所謂現金流折現法,是 4,000 億市值;如果按 10 年,則是 2,000 億市值。
注意,這些估計既沒有考慮幣安當前有的淨資產,也沒有考慮一姐的幣安 LABS 等投資收益,也沒有考慮幣圈可能出現的爆炸式增長。
——以估值的多少折扣買?
安當前市值為 500 億,以 2,000 億來看,折扣力度不大。比如,如果你想 1 折甚至 0.5 折買,則意味著在 60U。以估值多少買的問題,無論你是什麼類型的投資者,當然都是折扣力度越大越好。
但關鍵是,即使出現大打折,你怎麼把握?倉位管理很重要。可以參考推特置頂《聰明的投資者(幣圈版)》有關內容。
我個人當前的選擇是,買入了總計劃的1/8,以後每大跌一次買一筆。所以,當前可能還不夠便宜。但我先建倉一次。後面腰斬了我也不怕,再來第二次。
再腰斬呢?更好,打完最後的子彈。所以很有意思的事,倉位會決定著心態——我當前的倉位我會更希望他跌,而不是害怕。
這不就能拿住了嗎?
3. 「要建立良好的聲譽,需要 20 年,但要毀掉良好的聲譽,只需要 5 分鐘。明白到這一點,你做人處事就會有很大的不同。」 —— CNBC,2017 年
這一條看起來是雞湯。但理解起來容易,執行起來不容易,守住初心之所以珍貴,就是因為其難。
不過,其底層邏輯就是做本份的事、做厚道的事、做多方共贏的事,做一個誠實、可信任的人。
我個人會遵從一句古話:寧可天下人負我,我不負天下人。
4. 「一個簡單的買進規則:當別人恐懼時貪婪,當別人貪婪時恐懼。」 ——紐約時報,2008 年 10 月 16 日
這不是一句空洞的話,而是一句需要建立在《聰明的投資者(幣圈版)》中所提到的:深入分析、本金安全、適度回報基礎上,迅速、理性、獨立作出自己判斷的話。
在本輪下跌中,我發推建立1/4的倉位時,當時整個市場沒有人敢談抄底了,都在擔心後續的更多影響。

而我根據 SOL 在 10 附近止跌反彈等因素,判斷利空釋放已經來到尾聲,儘管還存在 CPI 的不確定因素,但我認為此位置已經到了適合我的買入位置,因此,果斷進入。
有時候就是這樣意外,僅僅是一天過後,就大漲了 30%,人們開始懷疑是不是見底了。
其實,包括現在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見底了,但關鍵不就是倉位管理嘛。
在大跌之後始終空倉,有可能是同時犯了貪婪和恐懼兩種錯誤:想買得更低,是貪婪;怕買了之後再跌,是恐懼。
差不多就可以買了,差不多就可以賣了。
交易你的計劃,計劃你的交易。
5. 「重要的是知道你知道些甚麼,和知道你不知道些甚麼。」 —— Haaretz,2011 年 3 月 23 日
不懂不投,搞清自己的能力圈等是很漫長且重要的課程,沒有速成的技巧。
在《聰明的投資者(幣圈版)》中所提到的三大原則中,第一條就是深入分析。深入分析的質量取決於很多因素,共同的基礎是你的學識、智慧、研究深度和廣度等,不同的是,每個人的經驗也很重要,這是最難速成的,具體體現在:
- 研究的數量。研究過 5 個項目和 500 個項目不一樣。
- 研究的深度。寫過 10 個項目研報和讀個 100 份項目研報不一樣。
- 研究的角度。從投資人還是項目建設者的角度,又會有不同。沒有做過項目方的人,很難理解不同項目方可能做出的決策。就像程序員圈說,新程序員看過一些大公司的程序代碼時,就像在看一座「垃圾山」,並認為自己能做更好,但真正做發現最後繞一圈又回來了。局外人和局內人很可能感受完全不同。
- 持有和虧損的經驗。一個項目你持有和不持有,感受完全不同。不持有時,你可以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當持有,可能過度看好或心驚膽顫。
不過,弄清自己的能力邊界,是投資最重要也最基礎的一步。
6. 「你無法跟一個壞人完成一樁好的交易。」 —— CNBC 訪問,2019 年
不要跟不信任的人做生意。SBF 是一個好人嗎?你還會繼續信任他嗎?DK 呢?CZ 怎麼樣?
投項目就是投人。
如果你不認可某個項目方的為人,那最好也不要投那個項目,即使那是一個很紅火的項目。
舉例來說,我個人永遠不會碰孫哥的項目——注意,我不是要詆毀或攻擊孫哥,相反,我覺得孫哥這樣的梟雄是我都不夠資格談論的存在。
不過我認為,無論他多有錢,他只是在自己的價值觀上建立了巨大的成功,不代表他在所有事情的認識上,都是完美,都是值得敬仰和追隨的。
比如,他沒有真正的雙贏、多贏思維,大多數時候笑到最後的都是他,他是成功者,但總體來說,不是我所喜歡的成功者——我是指從投資的角度,因為我會覺得不安全、也不安心。因為,我會認為我如果投他的項目,且長期拿住,大概率是虧損收場。
這個話題實際上可以延展到人生上。在我們工作、生活之中,都會與很多人打交道,和自己信任和認可的人一起工作,是會發揮 1+1>2 的效果的,找到那個人很重要。
反之,我們也要時刻自醒,自己的所作所為所想是否值得他人信任——這是一個需要終身自警自醒的問題。
我相信「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堅持做一個厚道、本份、誠懇的人。
7. 「不確定性是長期價值投資者的朋友。」 —— 富比士,1979 年 8 月 6 日
當一切都不確定的時候,挑選到自己喜歡的優質標的並長期持有,做時間的朋友,這會讓投資的回報格外豐厚。
巴菲特還講過,「時間是優秀企業的朋友,平庸企業的敵人」,結合起來看,會對我們觀察和投資項目很有幫助。
一些天王級項目自上線起,價格隨時間不斷下跌,彷彿永沒有止境。項目方好像在做事,又好像沒有,但總體來說,你會明白,這些都是「平庸企業」。
「幣圈一天、人間一年」,在幣圈,一個優秀的項目大概率是上場就技驚四座。這裡我會想到:uni、gem、blur 等等,雖然 UNI 發幣之後,幣價也經歷了一個很大的過山車,不過其交易額不斷增長,這對於價值投資者來說,就像是有品質的商品,現在正在搞大促銷。
反之,一些項目不斷幣價下跌,而且生態和市場份額越來越弱甚至毫無起色,時間就是他們的敵人——上線就是巔峰。
這裡就不必舉例子了,閉著眼睛都能找到很多。
8 .「收購就好比結婚,在『我願意』之後,往往與預期不同。」 ——致股東的信,2016 年
那些誠實的戀人婚前和婚後雙方感受仍然一致的,他們也往往生活幸福。而不誠實或了解不夠的情侶結婚之後,會更容易冒出「掐死對方第一百次」的念頭。
當我們重倉後才發現問題會很難受,這除了可能是了解不夠,還有一點可能是,我們購買時看好的那些點,很可能已經作為預期計入了購買後的價格,於是出現了「一買就跌」的情況。
《聰明的投資者(幣圈版)》的第一章第四節,提到「預期很可能已經被計價」。
長期持有為什麼很多時候也沒有好回報?很有可能是買貴了,即使我們對項目本身判斷無誤,但很可能當前的市場價格也許已經充分體現了預期。
如果項目的利好在明天落地,而價格往往在幾天前就開始有所反應了,這一點在沒有監管的幣圈尤其明顯。每當我們預測未來時,都會有其他人也在基於同樣的理由做同樣的事,於是認為某個項目有長期前景的投資者,可能會發現,其長期預測完全錯誤,這種錯誤甚至比那些成天做短線的人還要嚴重。
廣泛的共識導致廣泛的錯誤。
因此,從理論上來說,如果你能在大家整體出現錯誤時保持正確預測,那麼肯定能大賺一筆。你看,和大家不同觀點時操作才是賺大錢的時候。
警惕:和一群人一起強烈看好某個幣,尤其是新幣。
9. 「華爾街是靠不斷交易來賺錢,你則是靠不動如山去賺錢。」 —— 佛羅里達大學學術研討會,1998 年 10 月 15 日
比特幣從 1,000 美元漲到 60,000 美元,中間漲漲跌跌無數的機會,有的人賺週期的錢,有的人賺中期波動的錢,有的人甚至盯著 15 分鐘的 K 線賺錢,也有的人比如《屯比特幣》的九神 則是靠不動如山賺錢。
注意:巴菲特的話是說給普通的投資者聽的,實際上他自己也不是死拿不動,止損割肉也不是沒有——比如抄底航空股,低位割肉虧損幾十億等。
我總結了「兩個實際」來作為幣圈投資者參考,即幣圈大波動的實際、大多數散戶沒有太多本金的實際。
一方面,我們要相信大倉位賺大錢,而且只靠不動如山,而不是買來買去。但是幣圈波動這麼大,不管不顧死拿已經不適合了。
回到七八年前,死拿比特幣比什麼都好,但現在呢?比如 519 明明政策那麼兇,肯定要跌,清倉沒什麼不對。比如美國開始加息週期,所有資產都要跌,減倉比死拿好。
另一方面,大多數人本金不多,生活窘迫,也根本不具備長期價值投資的條件。
這裡引用我很喜歡的個人投資者王川寫的一段話:
能否堅持長期主義路線,本質要看自己有多少儲備和選擇權。否則遇到同樣的情況,沒有儲備的人會驚慌失措,奪路而逃;有儲備的人則可以不帶情緒的執行理性長期的策略。
所以觀察一個人是否可以堅持長期主義,不要聽他賭咒發誓,不要看他是否機靈。就看他儲備有多豐厚,就好了。
而且,幣圈小的投機的機會又多又輕,用極小資金、極少精力參與一下,風險和回報的盈虧比很好。注:輕是指不需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保持敏感度極可,這裡推薦你關注我的《大宇每日精選》,每天推送,幾乎不會錯過重要的信息。
10. 「每隔大約 10 年左右,經濟的天空就會被烏雲覆蓋,隨之而來就是一場短暫的黃金雨。」 —— 致股東的信,2016 年
幣圈過去是四年一輪迴,之後不知道。但可以確定在當前,無論是 LUNA 爆雷,三箭破產還是 FTX 破產,每一件事其實都是讓未來更好,並給保有現金的我們更多機會。
很幸運,我個人在加息週期之中,將在幣圈賺到的錢投資成了幾套房產——雖然國內形勢變得惡劣,但由於地段的關係,二套略有盈利,一套虧損,變相保住了本金。
但在反思幣圈這連續的幾次大事件之中,我們得更加深刻的理解深入分析、本金安全、適當回報的含義(參閱我寫的《聰明的投資者(幣圈版)》)
結合 FTX 爆雷來理解這三句話:深入分析、本金安全、適當回報。
——深入分析
別人能看到爆雷,我們對於投資的項目,也最好能看到,畢竟很多信息都是公開的。另外,尤其是當自己沒有看到,而別人看到了,最起碼要去認真核實,或者從理性角度中立去看待。
在 11 月 4 日看到英文區小博主寫的英文爆料時,市場還幾乎沒有發酵,但我閱讀完後大吃一驚,感覺有理有據,當即翻譯並發出了《大宇每日精選》的唯一的一條單獨消息預警。

其中一個不大好的案例是 @FTX_Benson ,他和 FTX 共同成長,並受益很多,無論是他的粉絲還是投資都與 FTX 深度綁定的人。
他情感上理智上可能都很難相信 FTX 會爆雷,所以他不願意去核實這些信息的真偽,而是選擇了從自己的角度辯護,最終自己資產遇到重大打擊,同時還傷害了信任他的人。
實際上,他犯的錯,我們也經常犯——投資一個項目,就對這個項目有感情,甚至聽不得別人說這個項目不好,聽不得一點不同意見,並自己給項目方的各種不端行為找理由。這對我們每個人都有警示意義。
——本金安全
對於 SBF 來說,他的交易所每年手續費都可以賺數十億。
但他不滿足,上槓桿,挪用資金到 LUNA 吃利息等等,總體來說,就是想要賺更多、更快。他不但沒有注意本金的安全,還「享受」這種大的波動。
不過事後回看他的一些採訪視頻,身體不受控制地顫抖,以及迅速而過度的肥胖等,很可能都是長期負債和高壓力生活導致的。
巴菲特說他每天「跳著踢踏舞去上班」,這是有啟示的,正確的投資一定是能讓我們睡得著覺的。比如,當前位置你無論是抄底了什麼幣,你感覺不放心,總想去看看漲了還是跌了,很有可能是買多了,買錯了。
——適當回報
和一般人認為的不同,聰明的投資者追求適當的而不是高昂的回報。比如巴菲特,「也不過」是做到了長期年化 20% 以上,而我們在幣圈,尤其是 DeFi 之中,即使是 100% 的年化也沒有太大感覺。
此前 FTX 交易所,無論什麼幣種都 5% 的收益,有人質疑這個怎麼來,大家會覺得應該是 SBF 作為天才交易員,去幫大家賺來分給大家的。儘管會覺得奇怪,這麼辛苦冒著風險給大家賺錢分錢圖什麼啊?
現在我們學會了:任何人都不是神,這世界上不存在無風險的高收益,他只是高息攬儲。
如果你不知道收益從何而來,很可能你就是那個收益。
我們都嚮往投資的高回報,但實際上,適當回報就極好。
11.「不要錯過今天覺得吸引的東西,別以為明天會找到更好的機會。」 —— 哥倫比亞大學演講,2009 年 11 月 12 日
當下黃金雨的時候,應該用盆去裝。就像我在 16,000 買了 BTC,用的是碗,如果跌到 10,000,跌到 3,000,可能就要用盆,用桶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早年的巴菲特喜歡買那些被嚴重低估的「便宜貨」,和芒格合作後,才開始轉變風格,開始「以合適的價格購買好公司」。
所以,買得好比買得便宜更重要,也就是好項目比好價格還重要。如果看到好項目,差不多就可以買,不好的項目,則最好足夠安全再說,不要急。
對於好項目,可能錯過了一次就是永遠——這不是鼓勵 FOMO,相反,這必須是建立在深入分析的基礎之上。
12.「市場行為愈愚蠢,聰明的投資者就愈有機會獲利。」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前言,2003 年
不得不說,市場中愚蠢的人總是佔大多數。
就像在推特,我發現一些很菜且裝神弄鬼,假裝自己能預測行情,能成功預測各種事的人也會有市場,很多人點贊和關注。
換個角度想,這也是常態,永遠不會改變。
因此,希望我和我的粉絲們始終能走在聰明的投資者的路上。
另外,也要經常反思,我們是不是真正的聰明?
我認為,這取決於深入分析的程度。分析對了,但別人都和你不一樣,最後獲利的就是你、才是你。
13. 「只有潮退之時,你才會知道誰在裸泳。」 —— 致股東的信,2003 年 2 月
只有在熊市,只有當虧損時,我們才會在巨大的痛苦中認清自己,發現一些樸素的原則的重大意義:深入分析、本金安全、適當回報。
14. 「思考投資的最佳方法,就是在房間獨處並進行思考。如果那不起了作用,那麼其他甚麼的也不會有用。」 —— 佛羅里達大學學術研討會,1998 年 10 月 15 日
關注宏觀,看著 K 線,聽聽其他人的觀點?可能都有幫助,但最重要的還是自己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樂於分享的人分享他們的觀點時,底下的評論支持的有、反對的有,甚至偶爾還有謾罵的——總是會有一些人,自己不願意思考,希望跟著「大師」找到「財富密碼」。
這很悲哀,也是我寫《聰明的投資者(幣圈版)》的原因。
但如前所說:市場行為愈愚蠢,聰明的投資者就愈有機會獲利。
持續學習、獨立思考。
15. 「我們所做的並沒有超出任何人的能力。我對管理投資的方式亦一樣:不一定要做非凡的事才有非凡的成果。」 ——《財富》,1988 年 4 月 11 日
段永平有說過類似的話,成功最重要的是不犯錯。投資不需要高智商,也不需要超出常人的能力——實際上,超出常人的智商和智慧不一定能派上用場。
它只需要找到正確的方式,並在長期的實踐中去做到知行合一。
做本份的事、厚道的事,做時間的朋友。
16. 「投資的第一原則是永遠不要虧錢,第二原則是記住第一原則。」 ——《財富》,2017 年 2 月 6 日。
投資有波動,波動是浮盈或浮虧,而槓桿後的虧損則是本金的損失,投資項目的歸零或永遠漲不回來,是永久的損失。
作每一個投資決定尤其是重大決定前,都要想想會不會虧損。
仔細回想,我在 NFT 上賺了不少,但虧得也不少,一些歸零的項目,進去就虧損,過後就沒有了流動性,相當於歸零——這其實是知行不合一的表現。
可能,人生要走的彎路,一步都不能少。
17. 我們對於 MBA 畢業生的評價不是那麼高⋯⋯總是很難讓年輕人去接受舊的一套。」 —— 致股東的信,1988 年
說經典的投資理論,在讀了很多金融理論的年輕人那裡,可能並不受待見——就像許多人不大喜歡甚至無法接受:慢就是快。
但最終,我們都會明白這些樸素的道理。
18. 「我擁有一切我想要的東西。我有很多擁有更多財產的朋友。但是在某些情況下,我覺得那些財產正支配著它們,而不是相反。」 —— CBS 新聞,2012 年 2 月 8 日
你覺得錢是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
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將賺一個億作為我的第一個目標,並且自以為傲,覺得這沒有什麼錯。
但我現在不這麼看了,因為我明白了很多更重要的東西,我更傾向於追求幸福而不是快樂,很明顯,金錢是保障,但大多數時候它只能帶來短暫的快樂。
可以帶來幸福感的事: 熱愛的工作、志合的友人、有價值的創造;自由的空氣、健康的體魄、和諧的家庭。
只有短期快樂的事:很多的錢、很貴的車、很大的房子、許多的掌聲。
追求幸福可以讓人每天都精力充沛,胸中溫暖,待人和善。
追求快樂可能是表面光鮮、身心俱疲甚至戾氣深重。
而且關鍵是,我相信,一個追求幸福的人,最終他會有很多的快樂。而追求快樂的人,最終可能什麼也得不到。
19. 「我的財富主要來自於以下 3 個因素的組合- 生於美國、一些幸運的基因和復息的力量。」 —— 捐贈誓言,2006 年
我會結合大多數中文區小伙伴的實際,改進一下:學好英語、尋找幸運、長期主義。
學好英語
英文區有太多重要的、優質的信息了,信息就是財富,而對於年輕人來說,甚至意味著更多的機會。學好英語,大有用處——尤其是在護照收緊的當下。
尋找幸運
你可能會想,幸運怎麼可以尋找呢?實際上,我們首先做一個值得他人信任的人,做厚道的、靠譜的事,做一個長期主義者,在任何時候都從共贏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樣我們的朋友質量也會高起來,高質量的社交連接,就會帶來高質量的機會——換個說法,那叫幸運。
至於,中大樂透頭獎這種幸運,確實是沒有辦法。
長期主義
假如你有 500 萬,每年能賺 10%,在復利之下,每多活十年,就能多賺一個億甚至幾個億……當然,這是一個我個人覺得幽默的說法,但是當我們在做決定時,盡可能拉長到 10 年甚至更長的維度去考慮的時候,一切會變得清晰得多。
20. 「您最好的投資就是「自己」。沒有甚麼可以比擬的。」 —— Georgia Tech alumni 雜誌,2013 年
這句話,或許可以作為我們的座右銘。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MarsBit》
- 原文標題:《 幣圈投資的二十條準則——寫於FTX爆雷後 》
- 原文作者:BTCdayu
- 原文編譯:Kate
最新評論
還沒有評論,發表第一個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