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以來暴漲近70%!比特幣叩關28,000,大漲3原因是什麼?
1月以來暴漲近70%!比特幣叩關28,000,大漲3原因是什麼?
台灣時間今天(18 日)凌晨,比特幣($BTC)突然暴漲突破 27,000 美元,還差點攻破 28,000 美元高點,創下 9 個月以來的新高。究竟是哪些原因帶動了市場?
比特幣差點攻破 28,000,1 月以來已大漲約 70%
根據 TradingView 行情,台灣時間今天(18 日)凌晨,比特幣($BTC)突然暴漲突破 27,000 美元,還差點攻破 28,000 美元高點,創下 9 個月以來的新高。而從今年(2023)1 月低點 16,496 美元計算,目前比特幣的累計漲幅已經逼近 70%。
短短幾天就快速攻破 25,000、26,000 美元等整數關口,帶給加密貨幣投資者極大的信心,加密貨幣總市值也正在逐漸走高,究竟是哪些原因帶動了市場?以下將根據國外主流媒體、幣圈業界人士、分析師的看法統整為 3 點:
原因一:美國 3 銀行倒閉後,政府介入
許多國外媒體都認為,近日美國三間銀行 Silvergate、Signature、矽谷銀行倒閉事件,是比特幣或股市大漲最直觀的因素。銀行出事時股市重挫,而加密貨幣市場也受到 USDC 發行商對銀行曝險的影響而下跌;但在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出手介入後,市場快速回穩。
據《CoinDesk》報導,分析師 Glenn Williams 也從技術分析中觀察到市場的轉變。他指出,3 月 11 日比特幣、以太幣($ETH)都在相對強力指數(RSI)為 30,被視為超賣之時突然轉向,目前則都漲至超買區間。

Glenn Williams 分析師指出,近期比特幣 RSI 指數的轉變。
原因二:因銀行倒閉,市場預期升息放緩
除了美國政府出手拯救銀行存戶之外,聯準會是否會因為倒閉事件而放慢升息的腳步,也是近期許多分析師與投資者討論的焦點。
原本聯準會大幅升息的目的,是要解決通膨高企的問題,如今通膨雖然逐漸減緩,但升息引發通貨緊縮、經濟成長趨緩的後果,就是讓美債殖利率曲線倒掛(意指短天期殖利率高於長天期殖利率),間接引發銀行危機。市場風向認為,這讓聯準會的升息政策出現兩難。
《加密城市》此前報導,在 3 間銀行倒閉後,美國 2 月 CPI 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又符合預期,這讓一些投資銀行急轉彎,一改此前的預測,包含高盛、巴克萊都認為,3 月 22 日召開的 FOMC 利率決議結果,可能會是暫停升息。
比特幣跳漲 3%!美國 2 月 CPI 符合預期,3 月有望暫停升息?
原因三:聯準會一周內擴表近 3 千億美元
另一個被討論的焦點,就是聯準會出手救市後,資產負債表的規模在一周內擴大了約 3,000 億美元。其中有高達 1,650 億美元的擴表額度,是跟緊急貸款機制貼現窗口(Discount Window)與銀行定期融資計畫(BTFP)有關,另有 1,428 億美元的貸款主要提供給已被關閉的金融機構。
一周內就擴表約 3,000 億美元的舉動,讓部分業界人士猜測,聯準會是否會暫時放棄去年 6 月以來的縮表政策,為了拯救銀行而向金融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為股票、證券等風險資本市場帶來利好。美國加密貨幣交易所 Gemini 創辦人之一 Cameron Winklevoss 便表示:「 聯準會剛剛給了所有人 3,000 億美元,有更多的理由去買比特幣了。」
加密貨幣交易所 BitMEX 創辦人、前執行長 Arthur Hayes 昨天(17 日)發文,針對聯準會最近的動作與潛在後果深度分析,最後得出一個結論:比特幣是一個堅定的避風港。他指出,聯準會的銀行定期融資計畫,是變相控制美債殖利率曲線的手法。
Hayes 提到,若有短期交易的機會發生,他會盡速獲利,並用更多法幣購買比特幣。否則他將清倉大部分股票投資組合,並佈局到加密貨幣中。
比特幣是什麼?
比特幣是一種開放原始碼、採用工作量證明(PoW)共識機制的加密貨幣。創辦人中本聰(化名)在 2008 年發表《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之論文,詳述其運作方式。2010 年 5 月 22 日,一位工程師首次使用 1 萬枚比特幣買到兩個披薩,讓比特幣擁有可交換實體商品的價值。因此,許多加密貨幣粉絲就把這天訂定為「比特幣披薩日」,而比特幣也是目前全球最廣為人知的加密貨幣之一。
本文未經同意請勿轉載,資料參考:CointelegraphCoinDeskMoneydj
最新評論
還沒有評論,發表第一個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