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幣交易大減,全因「迷因幣熱潮」!想趁機發大財可能嗎?
穩定幣交易大減,全因「迷因幣熱潮」!想趁機發大財可能嗎?
年初因為迷因幣的出現,讓加密貨幣市場發生了不少改變,甚至影響了穩定幣的交易數量。不過,迷因幣真的這麼好賺嗎?
穩定幣交易大減!全因「迷因熱潮」
這一兩個月可以說是區塊鏈大亂套,「迷因狂潮」讓以太坊上的活躍用戶數大爆增,對加密市場也帶來不小的影響。
根據 The Block 數據指出, 5 月到目前為止,穩定幣 USDC 的鏈上交易僅達到 731 億美元,甚至不到 4 月份 1589 億美元的一半 ;而 Tether 的泰達幣(USDT)在這個月的交易量約為 690 億美元,也只有達到上個月 1106 億美元交易量的六成左右。
根據 Glassnode 數據顯示, 中心化交易所持有的穩定幣數量已降至 200 億美元以下,是 2021 年 4 月以來的最低平均。 2022 年 12 月,FTX 交易所導致市場崩盤時,各交易所的穩定幣量來到 440 億美元以上的最高峰。然而,從今年年初到現在,各大交易所的穩定幣數量就不斷下降。
除了因為美國政府加強監管審查,這幾個月又發生好幾家加密貨幣友好銀行關閉之外,The Block 數據研究分析師雷貝卡史蒂芬斯(Rebecca Stevens)表示,這可能是因為以太坊的高額交易費用,影響了穩定幣的活動。
這個月大部分交易注意力,都因為佩佩蛙幣($PEPE)掀起的迷因幣狂潮,而集中在各個不同的迷因幣上。雖然以太坊的平均交易費用,在 5 月 11 日達到本月最高峰後,稍微有所下降,但仍遠高於今年初的價格。
另外,穩定幣 USDC 的交易量和泰達幣的交易量相比,確實也有所下降,雷貝卡表示,這應該是脫鉤的影響。由於供應量下降,導致整體可供交易的 USDC 也有所減少。
想靠迷因幣發大財,真的可能嗎?
迷因幣的爆紅影響了加密市場,也在社群與社交平台上,創造了更多的互動與討論。而今年 4 月才推出的 PEPE 幣,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為早期投資者創造了超過 2,000% 的回報。
不過,和其他的迷因幣一樣,PEPE 幣的推出,並沒有正式的團隊或路線圖。
雖然,PEPE 幣的總市值曾一度超過 20 億美元,也造就了不少的「佩佩蛙幣富翁」,但現在熱潮已經稍微冷卻,市值大約降到 6.1 億美元左右。

佩佩蛙幣($PEPE)上線至今的市值變化。
佩佩蛙幣在四月底推出後開始爆漲,並且在 5 月 6 日達到最高峰。其中一位超幸運的買家,在短短四天內,資產從 250 美元(約新台幣7600元)暴增成 102 萬美元(約新台幣 3000 萬元),成長了 407,900%。也因此在佩佩蛙幣爆紅之後,很多人都會覺得「啊!如果當時買了的話,現在就可以財富自由了。」
現在回頭看起來,可以很容易的判斷價格最高點和最低點,但是若是在當時,想要成為真正「低買高賣」的幸運兒,必須經歷超多層的心理考驗才有可能。
畢竟,在 PEPE 幣剛推出的時候,也只是一款沒什麼基礎支撐的迷因幣,很多人都是抱著「炒幣」的心態進場的,因此究竟甚麼時候會崩盤跌落都沒有人說得準。

假設,有一批人一開始也和那位「佩佩蛙幣幸運兒」一樣,投入了 7600 元購買 PEPE 幣,那麼當投入的資金漲到 50 萬時,就會有一批「信仰不足」的人很開心的賣掉;當資金漲到 150 萬的時候,又會有一批人覺得「可以了,該撤了!」,而賣出手中的幣。
若是一直握著這些資金沒有賣掉,那麼在過了 5 月 6 日的最高點後,幣價一路下跌,看著手中的資金從原本的至高點不斷「縮水」,那麼又有多少人願意賣呢?
當然,和最初的幣價相比之下,只要一開始有買,似乎都能賺到錢,不過要成為「低買高賣」的幸運兒真的沒這麼容易。
另外,迷因幣畢竟還是沒有內在價值,也沒有正式團隊或路線圖的一種加密貨幣,因此專家還是不建議用戶大量購買迷因幣作為投資。再加上大量的炒幣也導致區塊鏈的交易費用大增,也成為今年區塊鏈急需解決的一大難題。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Web3+》
穩定幣是什麼?
目前市面上的穩定幣主要有 3 大類:法幣支援、加密貨幣支援和演算法支援的穩定幣。法幣支援的穩定幣(如 $USDT)與傳統法幣掛鉤;加密貨幣支援的穩定幣(如 $DAI)則對其代幣進行超額抵押,以考慮加密貨幣價格波動;而算法穩定幣(如 $UST)則透過特殊演算法機制,讓它可無需儲備即可控制供應。
最新評論
還沒有評論,發表第一個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