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剩台灣仍創新高,AI狂潮泡沫化了?專家三點分析:贏家還沒現身!
只剩台灣仍創新高,AI狂潮泡沫化了?專家三點分析:贏家還沒現身!
人工智慧(AI)可以進一步達成各式各樣的應用,就討論熱度,AI只是一時的炒作嗎?透過市場的投資情形,金融投資專家如何看待AI概念帶動的產業發展?
只剩台灣仍創新高,AI 狂潮泡沫化了嗎?
人工智慧(AI)話題不斷,透過人類老師的引導學習,就可以讓 AI 達成翻譯、寫文章、寫程式等各式各樣應用任務,當企業進一步串接軟硬體整合後,還能幫助挖掘新的商業機會,因此 AI 成為今年最火熱的投資標的。
不過,觀察近期全世界市場反映狀況,僅剩台北股市的「AI 概念股」持續寫高,卻見到美國、日本、韓國等股市已經步入修正,讓不少投資人泛起「AI 泡泡」是否開始有破裂的疑慮。
當台灣 PC 電腦及伺服器等相關科技供應鏈出現成長趨勢,卻開始冒出「股價修正」情形,讓人不免思考:AI 只是一時的話題炒作嗎?透過市場的投資情形,金融投資專家如何看待 AI 概念帶動的產業發展?

三大觀察一次看
觀察一:和傳統 AI 相比,生成式 AI 的「不斷學習」是亮點
「AI 科技一點也不新奇,我們 20 幾年前讀大學時,就已經聽過類似的情景。」法國巴黎銀行財富管理亞洲區股票諮詢部主管徐啟敏(Chris Zee)表示,AI 最初的想像是打造智慧機器人執行一些比較規律的工作,像是幫忙人類煮飯、組合玩具、處理一些基本事務等,這些都是不太需要「思考」的能力。
然而,今年 AI 之所以成為話題潮流,正是因為「生成式 AI」可以不斷學習、進步,成為人類生活及工作上「強而有力的輔助工具」。
徐啟敏說,「生成式 AI」與以往傳統AI擁有著很大的落差,當 AI 具有不斷成長、不斷推進的力量,幾乎是模仿人類的腦袋去構成新的可能,這也是為什麼全世界企業都嘗試往這塊領域發展。
觀察二:AI 仍在「初期發展階段」,重點要看長期發展
根據瑞銀集團報告顯示,OpenAI 旗下聊天機器人 ChatGPT 於今年 1 月推出後,短短 2 個月,就達到月活躍用戶 1 億人次,成為史上「增長速度最快」的消費級應用程式。
不過,就投資角度來看,徐啟敏則認為,生成式 AI 仍在「初期發展階段」,現在還看不出什麼落地的應用,但未來的應用板塊很廣。
舉例而言,徐啟敏觀察到,像是金融銀行、醫療保健等相關產業,各大企業也正投放很多資源研發 AI,皆期盼可以藉由 AI 的學習能力,讓產業本身的專業能力達到最有效率的發展。
「就 AI 發展階段來說,已經開始能看到相關應用的草案構想,我非常看好 AI 是未來很棒的科技。」徐啟敏如此表示。

觀察三:AI 還沒確定誰是贏家、輸家
針對 AI 的投資情形,法國巴黎銀行財富管理亞洲區投資長巴亞尼(Prashant Bhayani)表示,觀察今年上半年的市場表現,整體股市見到 AI 類股「帶動突出」,軟硬體服務、伺服器等相關產業鏈都領先其他的成分股。
在 ChatGPT 發展帶動下,在美股前 7 大權值股可以發現到明顯的成長幅度。
所謂美股 7 大權值股,包括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亞馬遜(Amazon)、輝達(Nvidia)、Google母公司Alphabet、特斯拉(Tesla)及 Facebook 母公司 Meta,這些都是「高影響力」的全球產業,更是多數企業關注的焦點,影響著全世界的科技發展及走勢。
對於多數投資人追逐科技熱潮、同時也害怕 AI 成為「嬰兒泡泡」(baby bubble),巴亞尼認為,比起過去發生的資產泡沫來說,AI 的泡沫影響較小。
換句話說,投資熱潮一定會有所增減,但就長期來看,AI的發展趨勢並不太會成為泡沫。
「投資任何領域,最重要的還是『分散配置』,像是半導體、軟體、AI 供應鏈零組件等,目前都還沒確定誰是贏家、輸家,沒有人知道誰才是下一個成長爆發的最大受益者。」巴亞尼解釋。
至於台灣投資人最在意的 AI 標的選擇,巴亞尼建議,在分散投資配置中,選擇「由下而上」的生產製造商投資標的,也就是回過頭來觀察企業的財務營運、產業競爭狀況,先行評估公司的長期發展。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Web3+》
最新評論
還沒有評論,發表第一個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