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又死了?幣圈 KOL 揭 8 點告訴你:更偉大的未來正在誕生!
注:原文來自 @Rocky_Bitcoin 發布長推。
最近金融圈又流傳出加密貨幣已死的聲音。由於價格下降,交易量降低,日活減少。大家對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的恐慌和擔憂。但此刻,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曆史事實證明,#web3 更加偉大的未來,正在誕生,並有望突破新金融的發展路徑,實現超越國界的跨全球合作和資金流動,我們希望引導一部分人,先看到未來的模樣,並給大家加油打氣。
過去的十年,我們沒有任何範式的轉移和創新,從 iPhone 出來以後,移動互聯網加晶片硬體,占據了我們創新的近十幾年。這種缺乏創新的變革和停滯,讓目前世界生產力和新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所以我們迎來了 #AI,#XR,#自動駕駛,#新能源革命 等 4 種核心變革。但這些技術,我們現在雖然從生活端,對它們開始初見雛形和消費印象。但它們的誕生日期,由來已久。
比如人工智慧,從 1943 年,美國神經科學家麥卡洛克(Warren McCulloch)和邏輯學家皮茨(Water Pitts)提出神經元的數學模型,奠定 AI 的模型原型。再到 1950 年,圖靈發表《計算機與智能》(Computing Machineray and Intelligence)論文,闡述了對機器模仿人類智能的深度思考和系統論述。再到 2016 年,AlphaGo 人工智慧打敗世界圍棋冠軍。再到今年,OpenAI 的全面對 C 端開放。大家才逐漸開始對 AI 在日常生活的體驗和理解,才知道原來它對未來變革的潛力。
再比如 VR 起源,Heilig 於 1955 年首次闡述了自己對於「能夠產生多重感官刺激設備」的願景,隨後於當年推出了他的虛擬現實「原型機」——Sensorama。這也經歷了半個多世紀。
像比特幣這種點對點電子貨幣系統,第一次以電子現金的形式出現在布魯斯·斯特林 1994 年的《惡劣天氣》中。智能合約直到 2005 年 Charles Stross 的 Accelerando 和 2006 年 Daniel Suarez 的 Daemon 才真正出現。
所以上述的一切,我希望告訴大家,一切範式的轉移,都需要時間的沉澱和積累,但有一點需要確認,投資未來的範式,一定是最大回報率的地方。而我們偉大的的 DApp 操作系統——以太坊,也僅僅在 2014 年 ICO 開始,截止 2023 年,不足 10 年的發展!但它已經成長為蒼天大樹,這個速度,讓人敬畏。
於此同時,加密貨幣給我們金融和社會帶來的變革,更高效,更透明,更公平的大邏輯,一直將引領市場走向更浩瀚的無垠。我通過谘詢 #GPT4 ,它給出了我對未來理想社會的形態和樣貌:
- 強有力的產權和合約執行——智能合約
- 價格由供需決定的自由市場——市場全球競爭,更加自由和流通。
- 創業門檻低——可組合型和開源代碼,全球收付款。
- 權力集中度較低的企業之間的良性競爭——由於去中心化和透明性,讓個體更加強大和高效。
- 開放國家間的貿易和資本流動——7*24 小時的全球市場,無縫資金流動
- 反映民眾意見和利益的民主進程——持幣者擁有類項目股權,可發表治理意見和投票
- 機會平等,無論身份或背景如何——全球匿名開發者,不問出處,只問能力才華
- 高效且透明的社會治理結構,廉潔法治的環境——Web3 去中心化的治理,區塊鏈鏈上數據的公開透明,讓貪腐無形,讓高效無處不在。
(上述右邊是加密貨幣 Web3 正在改變現有社會走向理想態的邏輯和表現形式)
從一個我經常講到的金融案例來說:
全球最大的房地產基金,黑石基金。它在過去疫情期間,買入了 200 多棟日本東京的房子。而它要把固定資產轉變和拆分成可售金融證券,需要通過 ABS 或者 MBS 等手段(資產證券化(ABS)及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這裡面包含了最少 3 個機構,比如評估商(評估房產價值),發行商(發行ABS產品),經銷商(全球合規銷售)等。這不光複雜而且繁瑣,低效且成本高昂。這類我們稱之為中間商,最終轉嫁的成本在於投資客戶。
而與此同時,我們通過 #RWA 形式去發行。便簡單太多,評估商換成鏈下預言機,發行商換成鏈上發行,承銷商換成全球 Web3 用戶發售。雖然法律法規上,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但效率大大提升,成本大大降低,7*24 小時可買賣,智能合約保障收益。這種更高效,更開放的趨勢將無法阻擋。
雖然當下我們很艱難,但未來的美好一旦看到,我們將不再迷茫和失望,希望有一小部分人,先看到 Web3 的模樣,一同堅持,一同精進,一同前往。感恩。
下圖是過去 2000 年世界 GDP 的變化曲线,18 世紀左右,世界 GDP 曲线指數上升,生產力大幅提高,標誌是:1769 年,蘇格蘭的格拉斯哥大學機械師詹姆斯·瓦特製成了第一臺單動式蒸汽機。標誌著工業革命的開始。而此刻,我們正在數位化 AI 革命的開端!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及遵守所在國家和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
最新評論
還沒有評論,發表第一個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