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人類滅絕!NASA靠區塊鏈技術蓋「月球數據中心」,裡面都保存了什麼?
防止人類滅絕!NASA靠區塊鏈技術蓋「月球數據中心」,裡面都保存了什麼?
美國太空總署(NASA)正展開一項有趣的實驗計畫,預計於 2024 年在月球上儲存數據資料,並把資料傳輸到地球,而這其中竟應用了「區塊鏈技術」?
NASA 將嘗試在月球儲存資料,並透過區塊鏈確保真實性
區塊鏈技術真的 To The Moon 了?由於今年資料外洩事件頻傳,以及威脅到人類生存的狀況日益增加,美國太空總署(NASA)正展開一項有趣的實驗計畫,預計於 2024 年在月球上儲存數據資料,並把資料傳輸到地球。
據《BBC Science Focus》報導,為了推動這項計畫,NASA 與美國新創公司 Lonestar 及位於愛爾蘭海的曼島合作,同時還將採用區塊鏈技術,確保資料安全及防竄改,才能證明屆時從月球傳回來的資訊是真實的。
NASA 預計在 2024 年 2 月,從美國發射該測試任務計劃。當資料立方體(Data Cube)成功著陸月球後,合作夥伴將在 Lonestar 數據中心上「標記」數據,以證明其在月球上的來源。然後,這些資料將傳回地球,並在區塊鏈上紀錄,以代表資料已經被驗證。
在月球怎麼儲存資料?一本書大小的資料立方體接受挑戰
曼島數位化計畫機構負責人羅森(Kurt Roosen)在受訪時表示:「不管是對我們來說,還是對 NASA來說,都是一項有趣的挑戰。」
事實上,本次參與計畫的 Lonestar 公司,早在 2022 年就曾在國際太空站完成了儲存資料的任務,擁有一定的技術與經驗;而曼島當地郵局將參與本次計畫,將把數位化的郵票放資料立方體中,並發射到月球上。

2022 年 Lonestar 完成了在國際太空站儲存資料的任務
資料立方體並不是一個硬碟,可以是任何形狀的裝置。該裝置是約一本書大小的黑色矩形物體,能儲存 1 TB 資料,並由太陽能來供電。它具有基本的電腦處理能力與內部固態驅動器,而且不需要使用冷卻技術或其他資源來運作。
羅森表示,從理論上來講,這比地球上儲存資料的方式還要環保。
在地球紀錄資料就夠了,為何需要月球?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我們需要月球來幫我們儲存資料?平常手機儲存空間不夠,頂多也只是放不了一些多餘的照片或其他資料罷了。但這項計畫並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它的目標是希望保護人類的重要發現與發明,可以不被地球災難給影響。
羅森表示,地球上的氣候變遷,可能會導致一場這樣的災難。他表示,參與這項計畫的成員,特別擔心地球未來可能會變得不適合人類居住。而過去確實有文明與文化因為不明原因而消失,例如傳說中的古埃及亞歷山大圖書館,就在公元 500 年被神秘地摧毀。
雖然本次計畫只用曼島的數位郵票來測試,但羅森指出,未來月球資料中心可能會儲存更敏感的國家資料,譬如與人類健康有關的文化資訊、財務紀錄,其中一個例子是製藥研究的基因數據。

曼島數位化計畫機構負責人 Kurt Roosen
近年來,人類好不容易渡過新冠疫情危機,但又持續面臨氣候劇變,有關地球可能毀滅的警訊越來越多。
若地球真的毀滅,那麼人類生存過的痕跡是否就會全數消失?而持有最多人民資料的政府,是否應該透過月球來儲存數位資料呢?現在還無法肯定。
但至少,透過太空+區塊鏈技術的結合,人類正在探索把生存痕跡轉移到月球的可能性,該計畫也將是著名登月計畫「阿提米絲」的一部分,將為人類的太空探索帶來無限可能。
最新評論
還沒有評論,發表第一個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