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發現?加密駭客今年只偷了 10 億鎂,但「三大詐騙手法」仍要注意!
良心發現?加密駭客今年只偷了 10 億鎂,但「三大詐騙手法」仍要注意!
2023年加密貨幣被竊金額減至10億美元,但仍面臨安全威脅。偽造Ledger Live App讓用戶損失60萬美元,深偽技術的詐欺增加。冒名頂替詐騙常見,需保持警覺與安全措施。
2023 年,駭客只偷了 10 億美元的加密貨幣
面對不斷增加的駭客攻擊,2023 年目前為止加密貨幣市場所遭竊取的金額似乎有所減少。根據 DeFiLlama 的數據,今年迄今為止,網路罪犯竊取的加密貨幣價值約為 10 億美元,與 2022 年的 32 億美元相比下降了 60%。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加密貨幣市場的安全性有所提升,反而是因為加密資產的價值下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被竊資金的數額減少了,但今年發生的駭客事件卻比去年更多。


假 Ledger Live 應用程式潛入微軟的 App Store
鏈上偵探 ZachXBT 才於 11 月 5 日透過 X 爆料,一款名為「Ledger Live Web3」的假應用程式成功潛入微軟的 App Store,導致使用者損失了價值將近 60 萬美元的比特幣。該應用利用使用者對 Ledger 硬體設備錢包官方使用者介面「Ledger Live」的信任,誘使他們下載並提供加密貨幣資訊。
這款假應用程式在被發現並由微軟下架之前,已經透過 38 筆交易收取了大約 16.8 枚比特幣。此類事件凸顯了即使在知名的應用商店中,仍然需要對下載的應用程式保持警惕。
我們即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詐欺騙局
Sumsub 的報告顯示,隨著詐騙手法的專業化,77% 的加密公司觀察到了新的模式和計劃。其中,深偽技術(Deep Fake)的使用尤其引人注目,70% 的受訪公司表示他們看到了在詐欺受害者時深偽技術使用的增加。

報告中還提到了一個涉及法國、義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使用者的大規模分層洗錢計劃,以及證實傳統的 KYC 提供者在識別先進的詐欺手法上遇到困難,從而強調了強大且技術先進的解決方案的必要性。
最常見的冒名頂替(Impersonation)詐騙是什麼?
除了上述提到的深偽技術問題之外,在加密貨幣的世界中,冒名頂替詐騙是常見的詐欺類型。這種詐騙通常包括假冒名人、KOL 或值得信賴的加密貨幣平台。詐騙者會透過這些假冒的身份與潛在的受害者互動,並以誘人的語言或偽造的憑證贏得他們的信任。一旦受害者屈服於所謂的投資機會或免費贈品的誘惑,詐騙者便會拿走錢財或數據並消失無蹤。

為了辨認和防範這種詐騙,人們需要保持警覺,確認通訊的合法性,避開不必要的提議,並實施雙因素身份驗證和強密碼等安全措施。這些冒名頂替詐騙的類型還包括假社交媒體個人檔案、網路釣魚郵件和網站、Telegram 和 Discord 騙局、客服冒名、假錢包和應用程式,以及龐氏騙局和投資俱樂部。
結論
透過這些案例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雖然駭客在今年偷取的金額有所減少,但加密市場的安全問題遠未解決。不論是假應用程式的滲透還是前所未有的詐欺情境的出現,都提醒我們在數位貨幣時代,保持警覺和資訊保安意識的重要性。而對於那些惡意的冒名頂替行為,無論是業內人士還是普通使用者,都應該加強對此類詐騙行為的認識和預防。
本文未經同意請勿轉載,資料參考:Coin EditionCointelegraphCrypto.NewsCointelegraph Explained
最新評論
還沒有評論,發表第一個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