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監管潑冷水!SEC 主席警告:以太坊合併後「質押」恐觸法
美監管潑冷水!SEC 主席警告:以太坊合併後「質押」恐觸法
2022 幣圈年度大事「以太坊合併」完成後,以太坊驗證者以質押代幣的方式成為節點,減少能源消耗。但這樣的改變,卻引來美國監管機構的關注......
質押具備證券特性,以太坊或面臨違反《證券法》風險
2022 幣圈年度大事「以太坊合併」已於昨日(15 日)下午順利完成。自此,協助以太坊交易的驗證者再也不需要浪費能源挖礦,8 年的挖礦歷史正式告終。
合併後的以太坊已從工作量證明(PoW)機制轉為權益證明(PoS)機制,預計可減少 99.95% 的能源消耗。參與者可藉質押以太幣($ETH)取得成為節點,當鏈上有交易要產生時,以太坊將會隨機挑選一個節點,而該節點則有驗證交易並產生區塊的權利。

簡而言之,PoS 機制也是一種挖礦方式,但參與者不需使用 ASIC 晶片或購買 GPU 顯卡礦機,只要將代幣鎖定於區塊鏈中,就有機會驗證交易並獲得區塊獎勵,可大幅減少電能的浪費。
然而,區塊鏈的質押驗證很可能面臨監管層面上的風險。《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 Gary Gensler 昨日表示,透過質押代幣運作的加密貨幣或區塊鏈中介機構,可能將透過豪伊測試(Howey Test)確認是否屬於證券型代幣。
豪伊測試曾讓 Telegram 計畫告吹,SEC 緊盯加密貨幣發展
豪伊測試是 SEC 於 1946 年推出的證券監管框架,會從多層面判定某項投資合約是否具備證券的特性。譬如,投資者是否透過代幣購買一份投資合約、備忘錄(MOU),且具備可轉售至公開市場的意圖與預期。
只要有這些證據,即使項目方推出的並非證券或投資合約,皆可能遭法院裁定違反美國《證券法》。去年曾高調推出 $GRAM 代幣的知名通訊軟體 Telegram,便是經過豪伊測試後遭法院判定為證券,發行代幣的計畫就此告吹。

美國 SEC 現任主席 Gary Gensler
因此,雖然以太坊當初是透過首次代幣發行(ICO),且採用 PoW 機制多年,但在轉型為 PoS 機制之後,很可能會因為質押功能而面臨豪伊測試,因為質押普遍具有將一份投資合約鎖定一段時間後,便可獲得報酬的特性。Gensler 進一步指出:「質押看起來與借貸服務非常相似,只是名目不同。」
自加密貨幣投資熱潮興起後,SEC 便開始緊盯各種代幣的發展。近年,該機構持續提醒,加密貨幣借貸公司須先於 SEC 註冊,才能進行相關業務。
最新評論
還沒有評論,發表第一個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