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現在是最後一次加密熊市?3 關鍵告訴你把握機會!
為何現在是最後一次加密熊市?3 關鍵告訴你把握機會!
自比特幣誕生以來,走過高低起伏,近年隨著產業發展,加密貨幣的市場週期也不斷縮短。在牛熊界線逐漸模糊的情況下,我們可能正身處在加密市場的最後一次寒冬。
比特幣誕生至今,走過無數風雨
自 2008 年世界上第一顆加密貨幣——比特幣誕生以來,已經過去了 15 年。在這段期間,加密貨幣市場從沈寂到崛起,穿越無數次牛市與熊市,過程自然不乏許多人對比特幣的排斥、厭惡和不看好。
《加密城市》此前報導,根據新加坡比特幣教育門戶網站「99bitcoins」的統計數據,比特幣從 2023 年初至今,已經被宣判了 4 次死刑,而從比特幣開始崛起的 2010 年到現在,已經累積被宣判過 471 次死刑,但即便充滿質疑和嘲諷的聲浪,加密貨幣依然能夠在無數次寒冬中化險為夷,不斷證明自己的價值。
熊市就看衰!2023 年 1 月剛過,有多少人嘲諷「比特幣已死」?
隨著區塊鏈技術逐步成熟,近年逐步誕生出許多衍生產品,諸如去中心化金融(DeFi)、非同質化代幣(NFT)、區塊鏈遊戲/遊戲化金融(GameFi)等,都是區塊鏈產業在不斷向前進的證明,隨著傳統企業、機構的採用率暴增,以及各國政府和監管機構對加密貨幣的態度逐漸轉變,曾經存在的「4 年週期」正逐漸縮短,牛市和熊市之間的界線也在不斷模糊。
最後一次加密寒冬
知名鏈上數據分析師 Willy Woo 就曾給出一個有趣的數據,他曾在去年 3 月發布了一篇推文,表明如今我們看到的熊市,很可能是「最後週期」的初步現象。
根據 Willy Woo 提供的資料,比特幣自 2019 年觸底以來,已經出現了 3 次較短的牛市和熊市。其中,比特幣在 2012 年 11 月熊市期間價格為 11 美元,2013 年 11 月突破當時的新高 1,200 美元;2016 年價格為 740 美元,隔年(2017 年) 突破 19,000 美元;2020 年價格為 8,982 美元,在隔年 11 月創下歷史高點的 69,000 美元。
從整個進程來看,在經歷每一次的熊市後,比特幣都能夠持續向上攀升,牛熊轉換所需的時間也在逐漸縮短,但在市場逐漸趨於穩定的同時,隨之而來的是每一次熊市底部與牛市高峰之間的漲幅,也在逐漸縮小。
儘管仍不完美,監管正在逐步完善
監管方面,直到去年發生 LUNA 崩盤、FTX 交易所倒閉以前,儘管監管機構確實在持續關注加密貨幣的合法性、安全性,但從未像今年年初以來般激進。
《加密城市》此前就曾報導,今年監管就有如脫韁野馬,又或者是一頭盤旋尋找加密草原上獵物的老鷹,先有知名加密貨幣交易所 Kraken 的質押服務因涉及證券法遭到關停,還因此繳出 3,000 萬美元的天價罰金,後有幣安美元($BUSD)開發商 Paxos 遭到起訴,以及《NBA Top Shot》NFT 系列吃上官司,3 月 23 日時連美國合法交易所 Coinbase 都收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威爾斯通知(Wells Notice),質疑其違反證券法。
又是監管重拳!Coinbase 恐違反證券法,股價下跌超 8%
美國擁有複雜且分散的監管體系,在此之前也從未對加密貨幣有過多的重視,或是共同的監管標準,這也讓監管機構在今年的一系列行動顯得荒腔走板。目前看來,法律和監管框架標準要達到一致性,或是對法律的解釋方式足夠清晰,仍需要一段時間,但就現況來看,針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正在逐漸收緊,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或許有了法律的韁繩束縛,加密貨幣無法再像脫韁野馬一般奔放,自然也無法如以往有如此誇張的利潤,但相對而言,監管的保障和約束也能對加密貨幣的中心化部分起到穩定的作用,對於投資人的資產有一定保障,因此監管究竟是不是壞事,其實見仁見智。
切入科技行業發展史,加密貨幣似乎正走在相同道路
有趣的是,在網路蓬勃發展的現在,你肯定想像不到,曾經在 1990 年代後期,諸多網路產業相關公司在上市或融資數億美元後,缺乏收入來源或結構良好的商業計劃,一度讓網路產業被冠上「泡沫」之名,這是否與前期的加密貨幣非常相似呢?
繼續往下走,加密貨幣與網路產業走過的痕跡逐漸重疊,兩個行業的投資和市值都在短短數年間出現了巨大增長。其中,早在 1999 年,網路產業就創造出近 3,500 億美元的數位線上交易額,當時使用的還是單純的數據交換(B2B),而非現代的網路電商。
時至今日,電子商務和在線交易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截至 2022 年,全球電子商務總支出已經接近 5 兆美元,僅在美國就佔比 20%。全球前 10 大科技公司的市值突破 7 兆美元,科技類股在美國股市中的佔比,也超過了金融板塊和能源板塊的總和。
儘管過程中同樣有起起落落,但自 2000 年以來,網路產業還沒有出現過一次泡沫破滅,而理由也很簡單,那就是「技術」。掌握技術的網路產業已經成為一個常規產業,市值由收入和利潤支持,而不是僅靠對未來的想像。
而加密貨幣也是如此,在剛誕生之初確實可以稱作是「空氣幣」。但前面提到過,近年來成熟的區塊鏈產品不斷誕生,政府機關、企業、甚至國家都對區塊鏈技術逐漸重視並採用,都是區塊鏈技術在不斷成長的證明。
因此,把握住接下來的每一次機會,或許我們現在所身處的熊市底部,會是最後一次的加密寒冬。
比特幣(BTC)是什麼?
比特幣(BTC)是一種開放原始碼、採用工作量證明(PoW)共識機制的加密貨幣。創辦人中本聰(化名)在 2008 年發表《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之論文,詳述其運作方式。2010 年 5 月 22 日,一位工程師首次使用 1 萬枚比特幣買到兩個披薩,讓比特幣擁有可交換實體商品的價值。因此,許多加密貨幣粉絲就把這天訂定為「比特幣披薩日」,而比特幣也是目前全球最廣為人知的加密貨幣之一。
本文未經同意請勿轉載,資料參考:CoinDesk
最新評論
還沒有評論,發表第一個評論吧